金属实验室
金相
腐蚀
失效分析
解决方案
周末八点半
版块
登录
立即注册

应力腐蚀断裂机理:阳极溶解——穿晶断裂机理

Doctor.C 2016-10-2 18:21:55 来自PC 复制链接
02260

欢迎注册小金虫金属工程实验室~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Doctor.C 于 2016-10-3 09:51 编辑

      在全世界钢产量中,不锈钢约占1%,而钢的产量中,不锈钢占10%以上。不锈钢的产量中,奥氏体不锈钢约占70%,而奥氏体不锈钢在热的氯化物水溶液中,易于出现应力腐蚀开裂,断裂的形貌是穿晶的。因此,自从奥氏体不锈钢广泛地应用以来,它的应力腐蚀问题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。本文侧重地以奥氏体不锈钢的氯脆为例,阐明穿晶型应力腐蚀断裂机理。
      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氯脆,目前广泛接受的机理是“滑移—溶解—断裂”。“滑移”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主要形变方式;“溶解”是应力协同腐蚀进行的;“断裂”是穿晶的。在建立这种机理时,电化学、断裂力学及金属物理工作者分别作出了贡献,综合这些贡献而形成的这种机理,现分述如下:
      1、电化学基础
      断裂电位在活化—钝化以及钝化—再活化过渡区的很狭的电位范围。在应力的作用下,由于钝化膜的破坏,电位相活化区移动。Hoar-Hines的研究结果(图1)表明:
      OA—溶液浸如膜中孔洞,发生阳极溶解。
      AB—阳极反应产物封闭孔洞,修补钝化膜。
      BC—膜破坏,发生阳极溶解,形成微裂纹。
      CD—C点时裂纹张开,D点为断裂点。对于C及D的时间分别叫作孕育期(t1)及断裂时间(tt)。
      DE—断面又迅速成膜。图2进一步指出,应力愈小,则t1及tt愈长。


图1 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力作用下电极电位随时间的变化



图2 应力对18%Cr-8%Ni-Ti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电位-时间曲线的影响


      在恒电位下进行应力腐蚀试验的结果(图3)表明:当电位低于-147mV时,断裂时间迅速上升。


图3 18-8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水溶液中断裂时间与电位的关系


      由于在沸腾的42%MgCl2水溶液中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区的电位较狭窄(如图4),因而点蚀(即孔蚀)与应力腐蚀断裂是相互竞争的过程,点蚀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抑制应力腐蚀断裂。如图5所示,钝化膜破坏后,阳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有如下三类曲线:
      曲线Ⅰ——膜能迅速修补,腐蚀量很微小。
      曲线Ⅲ——膜的修补最慢,产生圆盘状蚀坑。
      曲线Ⅱ——膜的修补速度介于Ⅰ和Ⅲ之间,易于产生应力腐蚀裂纹。


图4 28%Cr-9%Ni不锈钢在沸腾42%氯化镁水溶液中动态及静态的阳极极化曲线



图5 钝化膜破坏后,阳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(a)及对应的蚀坑形状(b)


      因此,圆盘状蚀坑发展可以抑制只向纵向发展的应力腐蚀裂纹。例如,在沸腾的42%MgCl2水溶液中,如应力为80%的抗拉强度,一个样品放入溶液中立即加载荷,则29min即断;另一样品放入溶液中64min再加载荷,则194min才断。金相观察指出:短命的样品没有点蚀;而长命的样品则有中等程度的点蚀。当电位增加时,出现由应力腐蚀断裂—应力腐蚀断裂+点蚀—点蚀的转变。
      应该指出,在沸腾的42%MgCl2水溶液中,奥氏体不锈钢裂纹内的pH值测定为1,当电位为-100mV时,发生H+还原的阴极反应。氢进入后,对断裂的影响将在后文讨论。
应力通过滑移使钝化膜破坏,再经选择性溶解而形成裂纹,这是公认的,但是对于裂纹的发展,选择性溶解究竟占多大比例?则有待进一步分析。
      基于上文的叙述及一些实验结果,可以认为不锈钢在沸腾氯化镁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裂纹的伸展,裂纹尖端的电化学溶解起了主要作用,而这种溶解是由于应力不断破坏裂纹尖端的钝化膜所引起的,这时应力导致的腐蚀断裂。

      2、金属物理研究
      在滑移—溶解—断裂机理中,电化学溶解是基础,电位(腐蚀电位或外加电位)和极化曲线是建立和应用这个机理的重要资料。金属物理的研究,对于滑移导致钝化膜的破坏以及断裂过程的了解作出了贡献。
关于腐蚀产物的形貌、结构哦、成分等的研究为建立和发展滑移—溶解—断裂机理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:
      (1)17Cr-12Ni-2Mo型不锈钢(316)在沸腾42%氯化镁溶液中腐蚀后,在没有外加载荷的情况下,也产生不少裂纹。这种腐蚀产物的体积约为所溶去的钢的体积的1.4倍,这种体积效应所产生的应力导致一种楔入作用,使蚀坑或裂纹张开。这种应力可以达到屈服强度以上,使不锈钢发生塑性变形。
      (2)这种腐蚀产物是一种水合的氧化物,在电子衍射或X射线衍射时,脱水成分主要是尖晶石(M3O4)的结构,也混有少量的M2O3。经化学分析,得到腐蚀产物的金属相对含量为:21.12%Cr,13.23%Fe,1.85%Ni,1.19%Mo,有明显的铬富集;
      (3)这种腐蚀产物钢剥离时是绿色,在空气中放置后变暗,这时由于Fe2+—Fe3+的转变;
      (4)这种腐蚀产物很薄(约几百个埃),可以直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,观察结果指出,这种腐蚀产物呈扇形,扇内有细条纹结构。这种薄膜产物紧贴金属表面,是一种“自然”的复型,薄膜的条纹结构与随后的断口电子金相研究结果复合,反映周期性的溶解(形成腐蚀产物)和楔入断裂过程;
      (5)表面粗加工(例如粗的砂带磨光)或剪切边缘所残存的内应力都可以导致应力腐蚀裂纹。这种内应力的分布是复杂的,电子金相指出,扇形腐蚀产物常常在某些部位停止发展,这可能是遇到了压缩内应力区;
      (6)这种腐蚀产物既紧贴金属表面,又只有几百个埃厚,因而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系数很大。裂纹前沿的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布,也可用断裂力学进行分析。

      3、“滑移—溶解—断裂”机理
      综上所示,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的42%氯化镁溶液中应力腐蚀时,阳极溶解起着主要控制作用,而进入阴极反应所析出的氢,则起着协助作用。氢不仅可使奥氏体不锈钢的阳极极化曲线右移,也可以促进解理断裂。
     关于奥氏体不锈钢在热的浓氯化物水溶液中的穿晶断裂机理,由于电化学、金属物理及断裂力学工作者的协同努力,已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,即“滑移—溶解—断裂”机理。在确定这个机理的历程中,电化学工作者确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在沸腾42%氯化镁水溶液中可以钝化,并确定了阳极极化曲线,进一步确定了应力破坏钝化膜导致的电位变化;金属物理工作者直接观察澳滑移导致钝化膜的破坏,并揭示了溶解隧道的形成、周期性的溶解撕裂特征以及腐蚀的楔入作用,断裂力学工作者从力学分析,确定各应力分量的作用,并说明裂纹分枝的力学条件。



小金虫金属工程实验室提供金相检验、腐蚀检测、无损探伤等检金属验检测解决方案!设置我的签名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